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健康 > 中考前的心理准备

中考前的心理准备

2016年03月08日 20:43:20 访问量:184

一、 迎接中考前学生的心理相对于以住会有什么变化?

中考临近,同学们都在进行紧张的复习,由于小学升初中不需要入学考试,中考,是学生们一生中经历的第一次大考,其重要性不亚于高考。中考,是一种国家行为选拔性考试,也是一种分流性考试。考生最终将进入重点高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及中专等。从某种意义讲,可以决定大多数学生今后发展的方向。随着中考进入倒计时,考前紧张繁忙的复习,社会上对考试的关注、学校临考前异常氛围、家庭临考前的紧张空气,同学之间相互情绪感染,一切的一切,使得面临中考的同学们在心理上、生理上、学习和生活方式上产生一系列变化。这种变化有积极的,如良好的心态、饱满的精神、充足自信心、稳定的情绪、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有效的调整等,有利于学生正常发挥,取得预期考试效果;同时,也有的变化表现为消极的,如缺乏自信心,产生焦虑和不安、感到从未有过的压力感甚至恐惧感,这样,对考试将产生负面影响,影响考试正常发挥,进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从历年中考情况看,中考前及考期,学生出现的变化是普遍在的。表现症状也带有一致性、共同性。有的人认为,变化主要指学业有障碍者或学业不良者,其实,学业优秀和学业中等水平的学生也同样出现考前心理和生理变化。区别只在考试动机强弱、情绪症状的程度差别上。
  总的来说,出现变化是正常的,这种变化通常表现为焦虑、恐惧、压力感。我们把这称为考试综合焦虑症或考试综合恐惧症。
二、 在产生变化的前后中,学生会有怎样的表现?
  考试焦虑(或恐惧)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通常分考前焦虑、考中焦虑、考后焦虑。考前焦虑是最应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考试焦虑一般表现如何呢?
  1.情绪层面:主要表现在考前复习阶段,紧张、不安、浮躁、有压力感;异常兴奋或过度抑郁;悲观消沉或易于冲动;心神不定或心烦意乱;心猿意马、患得患失。考期出现头脑发胀、眼前发黑,甚至头脑一片空白;考后为某一题、某一科没有考理想或考砸、倍感自疚、反复自责。
  2.生理层面:心悸、冒汗、头昏、颤抖、泌尿道或胃肠道不适。食欲减退、厌食、失眠、周身无力、精神恍惚、整天犯困。
  3.认知层面:考前、考期可能出现注意力异常;表现为在复习中或考试中过分关注某事物(如一听考试二字就心跳);注意力不集中,如看书走神,一道题想半天也做不出来;思维形式失调,出现思维障碍,回答问题不能判定、缺乏逻辑性;记忆力减退、疏解压力能力降低、社会功能(如听、写、操作、讲)等反应迟钝、减退。
  考试焦虑发生率,一般来说,毕业班明显于非毕业班;女生多于男生,性格内向学生多于性格外向学生。

三、 怎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
  产生考试焦虑综合症的心理机制比较复杂,一般来讲可以从学生内部因素(个体)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认识、分析和探讨。
  1.个体因素
  (1) 遗传、个性心理及身体状况:一些神经类型属于弱型的学生对环境刺激较为敏感,易产生压力感,出现焦虑程度较高的症状;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一旦面临考试,特别是中考这样的大考,就怕陌生的环境、监考教师、同考场考生,特别是在诸如面试、体育考试、操作考试等情境下,担心在大庭广众之下出丑,因而产生恐惧感,导致自我社会功能的减退影响应试水平的发挥;一些情感脆弱、腼腆、自卑感和虚荣心较强的学生,总怕考不好丢面子、惹人笑话,这也极易在考前产生异常焦虑;还有的学生身体状况不佳(包括长期体质赢弱和临时性疾病),终日忧心忡忡、焦虑万分;甚至有的学生,认为“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临时抱佛脚”,延长复习时间和强度,打疲劳战,“打夜车”,睡眠时间大为减少,体育锻炼和最基本的休闲娱乐时间基本剥夺,使自己体质短期内下降,犯下考前准备之大忌。
  (2) 考试认知与考试动机:
  首先是考试认知偏差。学生对考试性质、考试利害关系的预测以及对自身应付能力的评价不当,易导致考试焦虑。有的学生在个人的前途、名誉问题的认识上发生偏颇或过分看重,如认为考不上重点或考不上普高就觉得前途一片黑暗;觉得对不起父母十几年的含辛茹苦、老师们的辛勤哺育以及自己多年的学习生涯。有的学生对自身的知识经验、能力评价过低,担心考试失误和发挥失常,担心最怕出现的试题等等。如此这样,他们在考试时便会造成高度的神经紧张及强烈的情绪反应,产生过度焦虑。再就是考试动机的偏颇。心理学研究发现,把考试的动机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才会促进学生的学习,过强和过弱的动机都产生相反的效果。学生的考试动机如果过强,就会造成强烈的心理负担,产生考试焦虑。考试动机过强的学生对自己考试期望值估计过高,制订目标脱离实际,非要考上重点学校或某所名牌学校。其实,期望值越高、个人实际水准与期望值差距越大,焦虑也就更严重。考试动机过低的学生与之正好相反,失去了努力的动机,恐怕连平时水平都难以发挥。我们要知道,考试最终结果是:大多数学生与平时学习状况几近持平,出现的浮动一般在510%左右,只有极少数学生出现超常发挥与发挥失常。因此,客观、合理的自我定位对复习、考试是十分必要的。
  (3) 知识准备和应试经验不足:
  初三学生毕竟年龄偏小,初次面临这样的大考,如果考前对有关考试的内容、知识无准备或准备不充分,且缺乏相应的应试技能、经验,则学生在考前和考试过程中极易产生焦虑情绪,遇到难题茫然无措。
  2.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主要指家长、教师及社会要求的压力过大。一般来说,家长对孩子要求越严、期望值越高,要求又不适合孩子的兴趣和专长,则对孩子的压力越大,孩子也就越容易产生考试焦虑。如,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考分极为关注,订指标,搞奖励,看到孩子考分不理想,轻则训斥、责骂,重则棍棒相加,造成孩子沉重的心理压力,觉得“考不好难以向家长交差”。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大搞题海战术,以成绩为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教师对考试重要性的过多评论,对考试情况的不当评价和预测,对学生态度

专制、苛刻等等。在这种学校氛围里的学生也极易产生考试焦虑情绪。同时,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国家的政策体制(尤其是教育政策体制)会影响到学校、家庭的教育方式,影响到学生对考试的态度和认识评价。在社会升学、就业竞争压力极大的情况下,在以“考试论高下”的社会环境里,学生的考试焦虑就越严重。

四、 如何引导学生走出误区?
  1.正确认识焦虑和压力
  焦虑是人们应付威胁情景或面临重大事件时的一种人的自然和本能反应,并不是不正常的。这种焦虑可以调动我们的相关生理与心理机能来为即将来临的事件或刺激做准备。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对考试而言是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水平的。对考试一点也不焦虑、毫无反应、漠然置之的同学以及过度焦虑的同学都难以取得好成绩。总之,完全不焦虑就不能使我们兴奋起来以活跃我们的思维,而过于焦虑则会使我们因过于兴奋、紧张而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跳跃,对自己的正常发挥反而产生某种抑制作用。
  压力是人对情境的一种自然反应,心理过程和症状与焦虑有相似之处。压力一定要有,但要适度。“适度压力”或“适度紧张”就像调味品、像琴弦松驰有度,会使压力变为动力。压力过大,超过人的承受能力,会产生心理疾病,当然会影响复习和考试;压力过小,紧张不起来,同样会影响复习和考试。“适度压力”能使人们处于适度兴奋和情绪最佳状态;信心十足、心态平静、精力集中、思维敏锐,增加社会行为能力。同时做到自我调整、自我欣赏、自我反省、自我激励。
  2.保持良好的考前、考试心态
  良好的考前心态,是中考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保证。那么良好的考前心态有哪些特征呢?
  首先,必胜的信心是良好心态重要组成部分。相信自己、肯定自己、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有的学生对中考缺乏信心,甚至“绝望”,这种心态使大脑对信息的接受、加工、贮存和提取能力都大为降低。
  其次,保持正向的情绪状态是良好心态的重要方面。愉快的心境,有助于形成积极乐观的态度,克服困难,提高复习效率。相反,消沉、倦怠等负向的情绪状态会使大脑处于抑制状态,影响复习效
编辑:高威华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中国现代教育网 教育部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连江县明智学校 特此声明。